Photoshop調出復古膠片效果湖景人物照片
發表時間:2023-07-25 來源: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
[摘要]很多人對膠片有誤區,說膠片主要攝影前期,但是膠片往往更需要后期,因為膠片相機的測光元件還不是特別靈敏,難以保證每張照片都能有正確的曝光,因此我今天在這里為你們打破誤區,帶來膠片后期的技巧。很多人對于...
很多人對膠片有誤區,說膠片主要攝影前期,但是膠片往往更需要后期,因為膠片相機的測光元件還不是特別靈敏,難以保證每張照片都能有正確的曝光,因此我今天在這里為你們打破誤區,帶來膠片后期的技巧。
很多人對于膠片攝影都會存在誤區,認為膠片拍攝的作品就不用后期,這就大錯特錯了!膠片往往更需要后期,因為膠片相機的測光元件還不是特別靈敏,難以保證每張照片都能有正確的曝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細節問題,因此我今天在這里為你們打破誤區,帶來膠片后期的技巧。
膠片的后期大部分都在LR中實現調整,可能需要調整的內容包括:
①曝光調整
調整曝光量是后期操作中最頻繁的步驟。膠片相機不像現在的數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可以即時回看,所以在是否能做到準確測光方面處于劣勢。雖然發展到后期的膠片機都帶有自動測光,但復雜的光比環境下仍然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做到準確的曝光。目前負片的寬容度都允許我們進行正負1~2檔的曝光調整,能挽回一定程度的細節。

示例一
上圖為沖掃出來的原始底片,整體過曝,且整體發揮,陰影細節暴露太多,顯得不夠通透,我們通過LR調整如下:

由于照片本身是過曝的,但陰影細節又過多,使畫面整體顯得很平,所以我們在降低曝光的同時提升對比度,降低黑色色階并增加一定的亮色調,使曝光趨于正常的同時提高畫面的通透感。于是校正后得到的照片如下:

最終效果
經過調整后,照片得到了正常的曝光,并且質感顯得更通透了。
再看另一個例子:

示例二
原片基本上也是發灰發白的,我們用LR來調整一下。

這里首先調整好本身的白平衡,目的是為了凸顯膚色的色澤,同時再繼續做曝光的基礎調整,參數如上。最后得到的校正后的照片如下:

最終效果
②色調校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膠片拍出來已經有特定的色調,那為什么還要進行色調校正呢?這就不得不說到每一種膠片的特性和其色溫適應性的問題。目前來說我們大部分日常使用的負片都是日光卷,意味著其標準的色溫值為5200K,但日光卷在陰天、下雨或者室內環境下就會生成與正常色溫環境下截然不同的顏色,這是一種“色罩”現象,例如在室內鎢絲燈下用日光卷拍攝,沖掃出來的膠片顏色就會非常黃綠,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進行去色罩的校正了。類似如此的情況,都需要進行色調校正。

示例三
我們來看這張照片,這是一張用柯達ColorPlus200在室內鎢絲燈環境下拍攝的照片。由于這款膠卷本身屬于日光卷,所以在色溫值較低的鎢絲燈環境下拍攝就會偏綠偏黃,是一種“色罩”現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在LR中進行去色罩操作。

簡單對比一下去色罩前后的照片預覽,基本調整中主要把原圖中大量的黃色和綠色去除,即調整白平衡中的色溫和色調數值,讓其到達一個基本符合標準色溫值的范圍內,其余調整為細節上的優化。

除了調整基本參數外,在色彩通道中紅色、綠色和黃色通道進行了色相調整,并把綠色的飽和度大幅度降低。

在相機校準中進一步降低綠原色的飽和度,同時提高藍原色飽和度,以提升照片通透感。

最終效果
照片恢復了原本的暖光和準確的白平衡,原圖中的綠色已基本去除。
③細節優化
與數碼照片后期類似,膠片沖掃出來后得到的照片在細節上依然不夠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進行細節優化,例如調整飽和度、銳化、降噪、去暗角等等。

示例四
這張膠片沖掃出來的照片原圖其實影很美了,但是細節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比如暗角太明顯,不太符合照片溫馨的影調,所以我們略作調整。

用LR進行細節處理
用LR進行銳化和適當的降噪處理,然后在鏡頭校正選項中消除暗角,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最終成片如下:

Photoshop默認保存的文件格式,可以保留所有有圖層、色版、通道、蒙版、路徑、未柵格化文字以及圖層樣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