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將死 這串神器的數字過去、現在與將來究竟是如何?(俠客密碼查看器)
發表時間:2024-02-26 來源: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
[摘要]如今,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不再把密碼當成個人信息和賬號安全的保證了。雖然密碼之死聽起來有些突兀,但它也意味著我們開始尋求新的身份驗證方式,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其突出屬性。科技博客VentureBeat近日刊登了富國銀行一篇有關密碼的文章,該文章探討了密碼的前世今生。鑒于人類記憶力有限,且重置密碼過程繁瑣...
如今,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不再把密碼當成個人信息和賬號安全的保證了。雖然密碼之死聽起來有些突兀,但它也意味著我們開始尋求新的身份驗證方式,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其突出屬性。

科技博客VentureBeat近日刊登了富國銀行一篇有關密碼的文章,該文章探討了密碼的前世今生。鑒于人類記憶力有限,且重置密碼過程繁瑣,因此這個曾經的用戶信息“守護神”逐漸開始變得漏洞百出。隨著各種新型驗證方式逐漸普及,密碼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在互聯網誕生初期,人們只需要記住幾個密碼:郵箱密碼+銀行密碼+一兩個其他服務的密碼。不過,隨著電子商務、自助服務網站和社交網絡的發展,人們需要記住和管理的密碼已經達到兩位數了。由于人類記憶力有限且重置密碼過程繁瑣,密碼成了許多用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且一旦出現密碼泄露問題,大多數人的密碼往往會被“一鍋端”。
如今,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不再把密碼當成個人信息和賬號安全的保證了。雖然密碼之死聽起來有些突兀,但它也意味著我們開始尋求新的身份驗證方式,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其突出屬性。
當然,密碼不會一夜之內完全死掉,但隨著新的身份驗證方式出現并逐漸成熟且進入主流,我們會逐漸跟密碼說拜拜。
驅動我們采用新型驗證方式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三個:消費者習慣、黑客和技術進步。
消費者習慣
讓人無語的是,大多數用戶將“123456”或“password”當成自己的密碼。Keeper Security的數據顯示,在它們分析的1000萬個密碼中,有17%都是“123456”。在保證用戶安全的背景下,許多網站開始使用不同的密碼標準,這讓用戶形成兩極分化,他們要么所有網站都用一個密碼,要么選擇讓瀏覽器記住密碼,而這兩種操作一旦出了問題都麻煩的要死。
黑客
黑客會挑那些不太安全的網站下手,通過新技術來猜測用戶的賬號和密碼,隨后將拿到的賬號和密碼套用到更有價值的網站(電商或銀行)。除此之外,黑客還會使用各種惡意軟件偷盜用戶密碼。對于那些不注意升級反病毒軟件的人來說,密碼被盜更是成了家常便飯。
如今,用戶密碼已經成了一項大生意,許多黑客在暗網上兜售用戶信息。雖然許多電商網站和金融機構已經找到了反制措施,但整個網絡依然有許多漏洞,密碼已經無法100%保證用戶安全了。
技術進步
由于讓用戶主動升級密碼不太可行,因此業內開始探尋新的驗證方式,智能手機也順勢成了新載體。
需要注意的是,沒有任何解決方案是萬無一失的,不過如果用戶密碼得到了分層防護,被黑客攻破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過去幾年里,生物認證開始逐漸進入主流,先是互動式語音應答,后又出現了指紋識別,現在面部識別、虹膜識別等也開始逐漸普及。
除此之外,用戶的行為特征(如打字速度、觸摸屏幕和鼠標使用方式)也開始成為新的密碼,有的地方甚至用到了脈搏和手掌識別等先進的解決方案。智能手機傳感器、相機和軟件的發展,也把許多先進技術直接交到用戶手中。
我們將走向何方?
生物識別已經成了大趨勢,它們用到了最新的加密方式,黑客幾乎無法從中套出有效信息。如果將生物識別數據和行為模式、智能手機、手機號等進行綁定,黑客就更難完成入侵了。
不過,生物識別還要在便利性上下功夫。富國銀行相信生物識別生態會繼續快速發展,下一步大家要比拼的就是用戶體驗了。
由于許多網站還是需要用戶名和密碼,因此在這些網站強迫用戶改變習慣前密碼依然會存在。不過,在金融機構的引導下,新技術會逐漸普及,密碼最終將走下歷史舞臺。

學習教程快速掌握從入門到精通的電腦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