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客廳影院系統評測:“無線”給傳統產品帶來了的改變
發表時間:2023-07-29 來源: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
[摘要]第一次對“家庭影院”這個概念有所了解是在我上大三那年,家里裝修接近完畢,在國美電器被店員洗腦,看了半部《英雄》后,驚異于五個音箱共鳴之神奇,隨后搬回家一套步步...
第一次對“家庭影院”這個概念有所了解是在我上大三那年,家里裝修接近完畢,在國美電器被店員洗腦,看了半部《英雄》后,驚異于五個音箱共鳴之神奇,隨后搬回家一套步步高的家庭影院,以及一臺DVD播放器。
家庭影院聲音系統示意圖
10年之后,步步高已經成vivo,那套家庭影院則因為功放沒有HDMI接口已成了擺設,但“5.1”之類的描述一直記得。
我不是發燒友,只是無聊了在家看看電影打發時間,日子久了,希望畫質和音質都更好一點而已。這正是我們今天評測這套Sonos客廳影院的初衷。同時也是很多人的訴求:非發燒友,也不追求器材有多專業,在現有條件下,把光影體驗提升。
無線 V.S. 有線
我們收到的這套評測組合包括一個Sonos PLAYBAR,一個SUB低音炮,以及兩個PLAY:3音箱。 btw:對一般用戶來說,作為后置環繞音箱,兩個PLAY:1足矣,拿PLAY:3做這件事,成本會高一些,但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聲音。
Sonos這套客廳影院系統由4件設備組成
Sonos這套系統的包裝設計風格與之前我見過的PLAY:5保持一致,黑橙配色的包裝已經成了Sonos的標識。在不浪費空間的情況下,每處開合鎖扣和邊角保護都花了心思。
Sonos的賣點便是無線與便捷。四個電源插座,以及一根光纖就可以接通這套系統讓它們運作起來,全部設置需要10分鐘,在手機App上完成。對比傳統家庭影院,僅僅接線這一項,就足矣解救很多人。
安裝過程10分鐘左右
Sonos App的設計過程是傻瓜式的,用圖示按步驟指示安放每個音箱,還會精細到后置環繞與使用者的距離調整,以確保最佳的音效。
基本照圖示安裝即可
回歸正題,你一定發了這套組合并沒有功放。是的,其實Sonos的每個音箱內置都有數字功放,這也是這套客廳影院系統最巧妙的設計,它是一套按需升級的組合。你既可以只花5580元買個Sonos做三聲道基礎3聲道客廳影院,也可以多加5580元、買個SUB低音炮組組成3.1,如果還要更好效果,再花3160元買一對PLAY:1,組成5.1系統。
Sonos產品的逐步升級搭配
三個步驟并不矛盾,這是Sonos優于常規家庭影院系統的地方:無需一步到位,占用空間很小,可以逐步升級。
對很多用戶來說,其實前半句話最關鍵。有過裝修經驗的人都知道,若想在家布局5.1家庭影院,至少要在裝修初期就預埋后置環繞管線,這步裝修時候沒做,后續基本沒法彌補。
除了要提前布局 有線最煩人的地方在這里……
外觀&內在
Sonos一直講究設計,但對客廳影院來說,其實又不能用很高調的設計——你總不能期待一對炫酷的音箱擺在電視前后,在欣賞電影的時候搶奪注意力吧?
PLAYBAR以及SUB是Sonos公司在紐約設計周上公布的產品,從這發布地點就能看出Sonos的心思。它們確實不負眾望,長條形和鏤空方塊的形狀一改人們對傳統家庭影院組合印象。黑灰為主的色調并不欠缺細節,離近看它們的每個細節都禁得住推敲,擺在電視機邊上,也不會套高調。
擺在電視前的Sonos PLAYBAR
PLAYBAR長0.9米,采用了鋁制邊框以及織物外層,這個長條音箱內置有9個揚聲器:3個高頻及6個中頻。所有揚聲器以45度傾角安置,這45度角是有意為之,無論擺在電視機下方還是掛在牽上,它們都能朝向觀影者。
PLAYBAR內部結構圖 揚聲器呈45度角擺放
PLAYBAR是一個三聲道音頻系統,在背部有2個網絡接口以及1個光纖輸入口。
PLAYBAR背部接口
這套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與電視通過光纖連好之后,PLAYBAR作為客廳影院的核心會接管電視的音頻系統。之后通過無線的方式連接SUB和兩個后置環繞箱。
一身鋼琴漆的Sonos SUB
SUB的外觀是圓角矩形,中間鏤空的部分是一對帶有消震技術的揚聲器。重低音從這個空腔中發出,因為揚聲器在中心而不是正面,所以即便放在柜子后面甚至沙發底下,它的聲音也不會被遮擋。
鏤空部分隱藏著一堆揚聲器
SUB體積不大,但它重量是16公斤,占了整套設備25公斤的多一半,低音效果令人意外。不過也有個小瑕疵,它的表面是光滑的鋼琴烤漆,漂亮但嬌氣,擦拭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不然容易留下細微劃痕。
就像我們開頭所說,后置環繞用一對PLAY:1就可以,如果用更好(也更貴)的PLAY:3聲音會顯得更渾厚一點,它們每個箱體里都有3個揚聲器,即便單獨拿出來播放音樂,也足矣覆蓋一個房間。
后肢環繞用的PLAY:3
實用體驗
說說我自己的使用使用習慣:主要片源是電腦下載的視頻、電視盒子、以及手機平板燈AirPlay到電視上的流媒體節目,藍光碟也有、但并不多,偶爾會打打游戲。這也是很多人的客廳娛樂習慣。
不是正襟危坐 更是更網絡化的觀影習慣
我選擇了兩部電影《盜夢空間》和《英雄》,前者是一張藍光碟,后者則是網絡下載的1080P電影;另外還有一部通過小米盒子觀看的《夏洛特煩惱》;并用Xbox玩了一會Forza賽車。
《盜夢空間》是我一直沒看懂的一部片子,用它來測試一套Sonos,是因為片中各種夢與夢、夢與現實之間的連接營造了想象不到的景象。在這其中,層次豐富的聲音特效,以及各種打斗、子彈、爆炸的聲音貫穿其中,足夠考驗整套系統的能力。
我的客廳很小,大約是14平米左右,在這樣的面積里,PLAYBAR和SUB的輸出功率綽綽有余的。人聲還原度很高,中頻部分把握細膩清晰,最出彩的是低音力度,強悍得讓人驚嘆。
SUB低音炮在這類片子里發揮出了突出的效果,例如囧瑟夫回頭的那一剎那,玻璃杯仿佛真的在我面前被震碎了一樣。
《盜夢空間》里各種扭曲的現實與夢
至于張藝謀的《英雄》這部電影,故事情節和對白都很無厘頭,但就像開頭提到的,它是我自己對家庭影院最開始的情節,在很多畫面里,能非常清楚地讓人理解聲音的包裹與層次感,例如李連杰與張曼玉和梁朝偉對峙之后的揮劍,在2秒鐘靜態畫面之后,轟然倒塌的一屋竹簡,聲音從PLAYBAR,SUB,以及后置的兩對PLAY:3之中傳出,整個人都被包圍起來,屋里四面八方都有皮繩被切斷,竹片掉在地上的聲音。
《英雄》里的竹簡與劍
用電視盒子看流媒體的視頻的情況則是對這套系統在低素質片源下的考驗,當然,電視盒子輸出的本身不是什么高畫質,也并非5.1聲道,此時環繞音箱不發聲,只剩下一點底噪,但PLAYBAR在數字功放的驅動下聲音依然洪亮,優于電視自帶的揚聲器。
另外,既然是Sonos的產品,自然還可以播放音樂。操作很簡單,在Sonos App中切換下音源,會讓整套系統通過網絡播放音樂,幾個揚聲器的素質高于單個音箱;當然,這個操作會斷開電視的視頻音源。
在設置部分,它可以讓精確到環繞音箱距離觀看者有多遠,并且每只音箱距離可以單獨設置(也就是說你習慣做沙發中間或兩頭都能找到最合適的音效);在App中有“夜間音質”和“語音增強”,開啟夜間音質會讓重低音輸出降低一半以上,那種震人心魄的聲效減弱后可以防止打擾鄰居;語音增強則是將影片中人生部分提煉出來,用于提升對白的清晰度。
夜間模式和人生增強控制
整套系統的軟肋仍在它的APP上,首先是App界面,因為放視頻沒有唱片封面了,整體黑色顯得比較單調;或許是定位問題,Sonos只保留了低音與高音等簡單調節,沒有留下太多用戶自定義的調整空間;另外仍是操作邏輯,在用慣國內的音樂軟件之后,你會明顯覺得設計它的老外跟中國人習慣不大一樣,比如設置選項不在播放界面下,仍是整體設置,鎖屏界面下能調節音量,但沒有靜音選項。
總結:Sonos會是誰的選擇?
如果已經厭倦了家里電視單薄的音質,你有很多方式做提升,從百元內的2.1電腦音箱,到價格沒上限的7.1家庭影院豪華配置。
對比等價的產品,論音質,會有不少與Sonos齊平的產品,但沒有一種方式,能像Sonos提供的的一樣兼具安裝方便與音質。這也是這家公司的立足之處。Sonos的客廳影院不是老派發燒友正襟危坐選一部嚴肅電影進行欣賞品評之外的選擇。Sonos嘗試的是用無線,簡約,新新人類喜好的方式傳播客廳影院的概念。
Sonos會是誰的選擇?
Sonos所做的,是技術大時代背景下的方式突破。“無線”這兩個字說起來簡單,但讓一套影院多個音箱在沒有連線的情況下同步聯動,并發出與同級別有線產品品質相當的聲音,所需的技術含量并不低。即便是Sonos自己,也是在推出PLAY系列后,將無線音頻的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開始向客廳影院領域延伸,并且這個技術還在持續打磨,通過OTA升級的方式優化。比起老派木音箱夢,這種做法,是電子廠商們優勢。
若從價格上考慮,Sonos一整套5.1客廳影院的14320元,同級別產品不少,但就像前文所有,如果裝修時候沒預留管線,這些設備基本是與你無緣的,除非不嫌丑走明線,并且這還沒計算買功放的成本。
若再加上手機無線音樂欣賞,以及對電腦,電視盒這些新型設備的支持,Sonos的性價比會顯現得更明顯。
物理裝置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件運行提供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