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活怎么過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 時間:2018-10-29 點擊:293次
讀研究生了,好多人卻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不知道研究生生活怎么過來,下面列出幾位仁兄的文章,希望對處于迷茫中的各位學弟學妹有一點幫助。
文章一:
這些天總能看到很多同學發帖子抱怨研究生讀的沒有意思,我也要畢業了,把自己三年的一些經驗和心得寫一寫,拋磚引玉,大家參考吧。我是學cs的,其它專業情況不太了解,說錯了,大家指正。
讀研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困難。不過既然已經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該干啥才是王道。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幾種好的心態。
1. 無論是做研究還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導師給你太多的指導,這點全世界都一樣,不要抱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好的導師能夠在大方向上給一些意見,但具體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 別人沒有義務來幫助你,不管是師兄或者同學,最可靠的人永遠是自己。別人幫助你,要表示感謝,并努力幫助別人。別人不幫助你,也不要抱怨。
3. 不要抱怨課程無聊,老師講的不好。讀到研究生,自學能力沒有的話不如退學。
4. 研究生畢業也不見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給能力強的人,不是給學歷高的人,見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虛心學習。
我在說說我認為研究生期間應該做的事情:
1. 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 如果你學的專業,中國不是最好的,那么請好好學英語,不要說什么英語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話,研究生畢業前,至少也要達到能夠進行英語面試的準備。
3. 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學著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圍的人。
4. 學習時間管理的方法,訂計劃,執行計劃。這個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
5. 學習怎么使用google scholar,包括各類搜索方法
6. 爭取每一個能讓自己能力增強的機會(實習,比賽之類的),我個人建議大家要努力爭取實習機會,和導師好好商量,3個月的相關領域的實習會對能力的幫助很大。對找好的工作也是一個有利的籌碼。
7. 每天看書。除了本專業的相關書籍之外,看半個小時其它方面的書:經濟學,管理學,各類勵志書籍。 還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
8. 養成寫東西的習慣。 定期寫blog是一個好辦法,寫做是一個鍛煉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辦法。
9. 多動手,對cs的同學來說,多寫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論文看。
10. 培養游戲之外的一些愛好。
11. 和別人討論的時候,先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聆聽。寫了一些,如果不足,大家補充。
總之在研究生畢業前希望能具有以下的一些能力:
1. 能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口頭+書面
2. 能夠順利的專業英語論文,基本不要翻譯軟件
3. 對自己的職業有初步的規劃和想法。
4. 知識面擴大,做好踏入社會的準備。
5. 身體健康,還能打打球。
6. 有一幫不錯的朋友,能夠互相幫助。
文章二:
新入學的研究生同學最常談論、也是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如何對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規劃與管理,使自己充實地度過這幾年,并能在畢業時找到好的歸屬。
筆者認為,這一段時間的規劃和企業的戰略規劃一樣非常重要。只有做好規劃,踏實地執行,有效地控制,才能獲得時間價值的最大化。碩士研究生一般都要經歷上課、論文材料的收集、論文的開題、發表小論文、畢業論文的答辯、找工作或考博士等幾個關鍵環節。在學校的五個學期內,我們不但要完成以上的全部工作,并且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會科學的思考。這一點我認為是我們在碩士生階段最應該學習的內容。
就時間的科學安排,有以下的經驗可供參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整個讀碩士的兩年半時間分為幾個階段,可以按年分,也可以按學期分。每一階段我們可以設定一定的目標和任務,集中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這一目標,并且這些目標也是環環相扣的,最終是為了擇業或考博這個整體目標而服務的。這樣我們才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最重要和最緊迫的事情當中去。比如說可以進行以下安排,按學期可分為五個階段:
(1)第一學期——學習學期
主要目標是學習好各門基礎課程。因為不管以后是擇業或者考博,都需要學習成績和理論知識的支持。并且這一學期也是五個學期中同學們學習勁頭最濃的學期。
(2)第二學期——知識補充學期
經過第一學期基礎課的學習和對周邊環境的了解,同學們應該知道自己所缺乏的知識,在這個學期就應該好好惡補一下。比如說外語,這是很令工科同學頭痛的科目。但如果外語口語流利,會使你在擇業時增加一倍工資或獲得更多機會。在這個時期學校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比如“五四杯”、機器人設計大賽、商業計劃大賽等,多參加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獲取知識,也可以學習團隊精神。
(3)第三學期——論文材料收集與開題寫作學期
在這個時期,同學們開始進入論文的寫作階段。這就需要收集資料和進行一定的試驗。在這期間一定要抓緊時間多學習和收集資料,了解該領域的知識,定出好的論文框架。根據以往經驗,這階段就應該開始書寫發表的小論文,并投寄出去,這樣才能保證你在畢業時能看到正式發表的論文。在書寫論文時有一個小經驗:一開始不用急著寫整個論文,可以先就論文中的創新點書寫發表的小論文,最后把這些小論文邏輯地串起來,這樣你的畢業論文就完成了一大部分。
(4)第四學期——論文完稿和擇業思考學期
這一學期,同學們的精力主要放在論文寫作上面,書寫好的論文可以鍛煉你的組織和時間安排能力。另外一點就是要開始進行擇業的思考。在以上幾個階段中,我們一直在為擇業做準備,這時應該對自己的性格和擁有知識的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通過對各種工作錄用標準的了解,我們可以為自己以后想進入什么城市和行業進行初步的估計。如果想要考博,這時候也需要開始了解各種信息,為下個學期的考試做好準備。
(5)第五學期——論文答辯和擇業沖刺學期
這一學期是忙碌的學期。首先關鍵的問題是要對論文進行掃尾工作,順利的答辯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最重要的問題是擇業或考博士,我相信經過對以上幾個階段目標的逐個實現,這時的你一定是胸有成竹。
以上的時間規劃和目標不過是經驗的總結,每位同學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合理的調節。但有兩點問題一定要注意:第一,針對每階段目標一定要專注,不要受外界環境影響太大。不要一會抓蝴蝶,一會抓小鳥,不按照所設計的規劃行事,最后將一事無成。各學期的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導致整個規劃的停滯。第二,經常進行反思。常有同學說自己在某一階段過程中失去目標,每天生活極沒有規律。我想這就需要他反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即自己是否清楚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在這個位置針對相應目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這些行動對于自己的長期規劃有什么影響。我想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深刻認識將不斷鞭策和激勵同學們不斷的進步。
文章三:
某某君:你好。研究生期間很迷茫,輾轉于學術與興趣之間,這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經歷。但這個過渡時期會很短。我一向認為你是一個有著自覺人文氣質的人。這意味著你要盡量克服清高的心靈空間和空蕩的生活空間之間的張力,這就意味著閱讀。因為選擇一種閱讀可以使你無可挽回地成為一種人,而不是另一種人。我一直覺得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和職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保持一種為之奮斗的持續的努力,勤奮是一種中性的美德,這意味著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都必須選擇勤奮,勤奮地閱讀,勤奮地思考,勤奮地寫作。培根曾說:讀書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寫作使人精確,按照我的經驗,這是很有道理的。
你覺得你不適合從事學術研究,不適合做大學教師。這絲毫不奇怪。就我而言,正是一向認為自己不適合做其他的什么職業,最后才選擇了大學,選擇了學術,我覺得自己也許只適合做這個,或者說只有做這個才能讓自己有些適得其所的感覺。其實,選擇從事學術和思想方面的研究,在當代至少在中國,注定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一個時代決定了一代人的貢獻,就當代而言,已經注定是一個平庸的時代,它不可能出現真正偉大的思想和真正偉大的思想家。無論你的新聞專業還是我的法學專業,甚至其他專業,都是這樣。如果放寬歷史的界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要想真正出現思想上的重大突破,現在的經驗還很淺薄和繁雜,偉大思想家出現的時機遠未成熟。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在黃昏起飛,顯然現在還不是起飛的時候。
至于你不大愿意從事新聞,而有從事小說創作的想法,我覺得很不錯。小說創作需要思想的深度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沒有這些而靠閉門造車,是寫不出真正有力度的小說的。以前有些作家喜歡模仿西方一些名家的技法,亦步亦趨,比如以前風云一時的先鋒小說家們。但是我們最終看到,這些缺乏思想深度和真實生活的小說和小說家,現在是何等地蒼白無力,處于何等自怨自艾之境地?文學是人學,哲學也是人學,這些都是相通的。我在本科期間經常寫寫詩,也寫過一些短篇小說。有些作品自我感覺還不錯。但隨著自己進入學術的軌道,隨著自己理性化閱讀的深入,我覺得我的思想深度雖不斷得以拓展,但自由活波的語感基本喪失了。理論取向的閱讀對于小說是一種閹割,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一種理論意味著一種視角,它在開拓我們視野的同時,也遮蔽了我們對于其他理論的關注。更為嚴重的是,它可能遮蔽我們對于生生不息的真實的生活的關注,從而以對文本的思考代替對于現實的思考,以邏輯的現實代替現實的邏輯,我們對于這種傾向一定要經常持自覺反思之立場。
可能在本科期間閱讀過太多存在主義哲學和文學作品緣故罷,我這個人對于人生和人性,對于存在之本質,總是懷有一種很幽暗的意識。我經常和我的朋友講,我們一生的時間只有70年、80年或者100年,我們無可逃避,必須選擇一種正確消費這些時間的方式,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總之,大限將至,我們必須義無反顧的離開,兩手空空,臻于虛無。因此,我們只有站在時間的終點或者以站在時間終點的姿態,來理解我們短暫的人生,來安排我們的生活。不能尋找寄托,不能自怨自艾。蒂利希提出要有存在的勇氣,這是一種很深刻的洞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武穆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就有這種意思在里面。經常慮及于此,人的生存價值之追問讓我窒息矣。
至于要我推薦小說書目的問題,我有些為難。因為閱讀是一個很私人、很有價值取向的東西。我以前向你們推薦過國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我就不講了,對了,俄國有個作家叫布爾加科夫,他的作品不錯,你可以看看,比如《大師瑪格麗特》等等。國內有些作品也很感人,比如尤鳳偉的《中國1957》就很不錯,文筆不是很精致,但是情緒很飽滿。有些曾經的詩人轉為小說家以后,起點很高,他們的作品也很不錯,比如韓東和朱文,我很喜歡,韓東的幾本小說集我都看過,的確有詩人的深度和意蘊,但是失于頹廢。我喜歡讀古代史料,中華書局出了一大套唐宋明清的筆記小說,我基本上都買全了。讀了一些,很有意思,經常讀讀,對于提升寫作語感和意境以及提高精致表達能力,很有幫助。上海古籍有一套清末十大譴責小說,我在五祺齋生活的時候,就全部細致讀過,收獲很大,對于了解中國之文化和人性,社會與人情,很有助益。散文也可以讀讀,但是我覺得寫得好的人比較少,我個人比較喜歡周作人、林語堂、汪曾祺和梁實秋,當然,應該還有其他一些散文家,由于沒有讀過或者讀得很深,我不能發表意見。另外,年輕人應當讀讀李敖,培養一點點狂狷之氣,我在其他地方講過,李敖全集幾百萬字我基本上讀過,很有收獲,有些人說我有些驕傲,這就說明李敖沒有白讀。
好了,其他的問題今后再深入交流罷,今日就此擱筆,祝學業順利。